1P104S电池包结构与热管理特点
2025-3-14 7:11:28 点击:
一、1P104S电池包结构与热管理特点
-
结构设计
- 1P104S表示单层(1P)排列的104个单体电池串联(104S),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,总电压332.8V,常见于液冷储能系统。
- 底部集成液冷板设计,通过钎焊工艺加工和导热凝胶优化散热路径,降低温差。
-
热管理需求
- 温差控制:需将Pack内部温差控制在3℃以内,确保电芯一致性。
- 液冷系统:液冷技术相比风冷效率更高,适用于高能量密度场景,但需优化流道设计以降低流阻。
二、热仿真关键步骤与工具
-
仿真流程
- 模型构建:基于SolidWorks等工具建立三维模型,包含电芯、液冷板、结构件等细节。
- 参数设置:定义电芯发热量(如314Ah电芯0.5C充放电时单体发热量约0.8W)、材料导热系数、边界条件等。
- 仿真分析:通过ANSYS Fluent、Star-CCM+等软件模拟温度场、流速分布及压力变化,重点关注电芯间温差和液冷板均匀性。
-
-
优化方向
- 流道设计:采用非均布流道或变径管道,提升冷却液流动效率,降低压损。
- AI辅助优化: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布局方案,预测热失控风险并调整参数。
三、实际案例与经验参考
-
案例1:集装箱储能热仿真
- 某1MW/2MWh系统采用液冷设计,通过仿真验证空调制冷量需求(约17.3kW),优化风道布局后温差控制在5℃以内。
-
案例2:四维能源104S Pack量产
- 通过力学结构设计和流道优化,实现Pack温差≤3℃,抗震性能提升,液冷系统能耗降低20%。
四、挑战与未来趋势
-
技术难点
- 热失控模拟:需考虑电芯热失控传播路径及阻隔措施,如隔热材料选择。
- 长周期寿命:仿真需结合循环工况(如8000次循环)评估材料老化对散热的影响。
-
发展方向
- 智能化控制:结合AI仿生热平衡技术,动态调节冷却模式(速冷/微冷/加热)以降低能耗。
- 环保材料:开发可回收导热凝胶和低GWP冷却液,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。
- 上一篇:储能系统中1P104S电池Pack的热仿真 2025/3/14
- 下一篇:20尺集装箱柜储能液冷热仿真 2025/3/14